2016/04/04

160404 | Elle China May Interview 5月上 專訪 (劉亦菲吧 整理)


劉亦菲 小仙女學會灑脫

  拍攝的這天還是稍稍有點冷,但微風中已經有了春天的慵懶氣息。京郊的私人度假別墅中,田園而樸拙的裝飾風格,一個足有50平的開放式廚房,劉亦菲穿著薄薄的淺杏色連衣裙,坐在長餐桌上。白皙而筆直的雙腿懸盪著,從某個角度看,她像是漂浮在空中,讓人想起她演過的小龍女,但那已經是10年前的往事了。
  時至今日,「不食人間煙火」、「仙」依然適用於劉亦菲的外表,但她的內心已全然變化——更趨向於一個成熟的女性,有獨立的思維和見解,有自己的分寸和節奏,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但同時對世界心懷善意,開始學著把握希望和失望之間的距離,不急於證明自己,以及更明白自己想要什麼。但她又不是全然的「大人」,粉色的手袋和加菲貓手機殼,還是給小小的少女心留了個出口。


我演了一個農村寡婦

  劉亦菲想休假,2015年她一共拍了4部電影,《致青春:原來你還在這裡》、《夜孔雀》、《營救飛虎隊》,加上最近剛拍完的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、她其實已經好久沒有真正放鬆過了。 「演員這個職業,挺身不由己的,有時候幾年遇不到好本子,就一直閒著。有時候每個本子都覺得好,就都想,於是造成了全年無休的局面。」
  好在,有些電影的拍攝地會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。 「比如《營救飛虎隊》,講的是上世紀30年代的事兒,我們在浙江芹川村拍,那是個上千年的古鎮,牆壁破敗骯髒,污漬是生活的痕跡,我喜歡那些遠離城市的、自然、原生態的環境,有種時光穿梭的感覺。」這個戲的拍攝環境其實很艱苦,從早上開工到晚上收工,基本沒地方坐,更不要談休息,不過看到70多歲的丹麥導演比利·奧古斯特(曾獲得過一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、兩屆坎城金棕櫚大獎)這麼大歲數,還冒著雨,站在泥濘的山路上,劉亦菲發現自己一絲抱怨的念頭都沒有,相反她感覺非常幸福。
  幸福大概是因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,做著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,以及探索這個身體裡存在每一種可能。大膽的比利·奧古斯特做了絕大多數中國導演不敢做的事——讓劉亦菲演一個帶著七八歲女兒的農村寡婦。起初劉亦菲也覺得,這個角色對她來說太難了,而且她基本是從上一個戲直接進入這個劇組,留給她準備人物、做功課醞釀的時間幾乎為零。 「她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角色,從服裝到生活,都簡簡單單、幹乾淨淨,這讓我有化繁為簡的動力。我不能暗示自己時間不夠,也不能暗示自己和這個角色差得很遠,這樣只會給自己平添阻力。我想讓角色盡量純粹、盡量簡單化。」而這恰恰也是導演贊同,並且喜歡的處理方式。


明明可以靠臉,卻偏要靠實力

  劉亦菲最喜歡和人討論的話題有兩個:心理學和表演。她的夢想旅行目的地是莫斯科也就不足為奇了。 「莫斯科大概是電影學院的學生都有的一個情結吧,我們受到那一代戲劇大師的影響,看那個年代的話劇,學來自那裡的表演。」她又興致勃勃地談起偶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,「上學的時候,剛開始學他的理論,覺得枯燥無味。但當我真正實踐的時候,當我缺少經驗的時候,再去看看,發現句句都是箴言。」
  在演技的道路上,劉亦菲對真實亦步亦趨,她說,如果沒有體驗去演戲,想成功就是天方夜譚。只要進了劇組,她會讓自己盡可能地心無旁騖,進入那個情境中。她真正體會到這種「進入」是在2011年的《倩女幽魂》。在劇組的那段時間,她不是劉亦菲,想的,說的,做的,下​​意識的動作都是小倩的。這是劉亦菲在表演上的又一個起點,在此之前,她婉拒了各種邀約,在如日中天的階段蟄伏了兩年,但她毫不後悔。
  劉亦菲接戲的標準,說起來真是有點「隨意」,比如《四大名捕》是因為見到導演陳嘉上和他的團隊,她覺得導演人不錯,就去了。 「只要遇到喜歡的角色,我沒什麼限制,凡是沒有演過的,就都值得演。也沒說不接電視劇,或者限制自己什麼不能演。」她對自己現階段的要求——打開心去創作。
  如果說莫斯科是她的朝聖之地,那紐約,就是劉亦菲精神上的故鄉。之前的一個戲,在紐約的拍攝結束後,她特意留下休息了幾天,看看百老匯的戲劇。 「工作時候的紐約跟放假時候的紐約完全不同,拍戲就局限在一個區域裡,而真正的紐約需要你去探索。」
  對於華人女演員來說,如果想要在好萊塢嶄露頭角,只有一條路:打女。但打戲對劉亦菲來說還有一種特別的意味——瞬間集中注意力。十幾個人跟她套招,她一路打過去,不能有一點閃神。她的思維瞬間放空了,一切都專注到身體上。 「我都不知道自己能轉這麼快。」
  劉亦菲慢慢明白:不管是演戲還是生活,想要控制它,都太難了。 「人生就是一個流動的過程。越想控制它,越累。你想要做到一件事情,就要先放任它,告訴自己不一定要做到,要先放手,才能夠拿得起來。」


仙女也要重回人間

  不拍戲的時候,劉亦菲只想自在地生活。電影不僅是工作,也是她最大的愛好和興趣所在。她最近一次娛樂活動,是被《瘋狂動物城》口碑洗版,熬了好久才從劇組解放了幾個小時,趕在下映之前看了,果然很喜歡。去到像電影院這樣人多的公眾場合,她就素著一張臉,全然不怕被圍觀。 「我不會把自己當成明星,從沒有人認出過我,我也不會喬裝打扮,真不會怎樣,我沒有你們想得那麼紅。」據說有的演員,為了不被認出來,想看電影都是等到開場後全黑下來,才會進入。可劉亦菲笑:「不看開頭不就不完整了嗎,還有什麼意思呢?我一定會按時進去,並​​且提前購票,還要選視野最好的位置,我不怕旁邊有人。」
 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那個有點baby fat的單純小姑娘,內心變得豐富多彩,層次如萬花筒般變幻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,劉亦菲都是美的代名詞,似乎除了美、年輕,大眾並不關心其他,但她自己卻不太喜歡那些貼在她身上的標籤,諸如「神仙姐姐」以及「玉女」,甚至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,她認真地申辯:我不是女神。
  但如果你搜索新聞,會發現劉亦菲簡直就是小龍女穿越到21世紀的版本,除了美、神秘之外,你幾乎看不出她太多的性格特徵,很少有喜怒哀樂,更不要說愛恨情愁。是淑女堅持的傳統、優雅、體面?又或者是85後人群我行我素的個性飛揚?隨大家怎麼理解,我想,劉亦菲其實並不太在乎。
  曾經的她,是被輿論和外界的聲音長期干擾的對象。 15歲出道拍戲,16歲成名,因為出演金庸小說中的經典人物「王語嫣」、「小龍女」而被認識,也被質疑,在她的成長中肩負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壓力。被誤解是常態。 「我也曾想過要告訴大家我是什麼樣的人。但後來發現,沒有絕對的誤解,也沒有絕對的成功。現在我不會再去解釋。把一切都告訴大家,是件挺累的事情。」
  時至今日,面對嘈雜,她已學會免疫、放空,畢竟聆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才是最重要的。最後她給我一個微笑,帶著灑脫和帥氣:「標籤呢,有就有,沒有更好。」



  採訪/撰文:李蘇
  編輯:小藝、葉雲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